新闻资讯

热点新闻  Hot News

【政策】青铜编钟非遗保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青铜编钟非遗保护工作迎来重大政策支持。
“钟鼓齐鸣”复制乾隆龙
8月1日,随州市曾侯乙编钟编磬文化有限公司安排专人专车,一路披星戴月赶赴山西太原,将一套乾隆铜镀金双龙纹纽云龙纹编钟及乾隆金漆彩画云龙纹建鼓复制品入藏太原古县城文庙展馆。
《钟鸣楚天》元宵夜,“
“华灯绚烂,美人盛装;凤鸣楚天,幸福绵长”。2月5—6日(即“正月十五”元宵夜期间)“钟鸣楚天元宵夜——沉浸式灯会游园”活动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展,数万全国各地游客携亲伴友走进省博,在漫天的花灯下,品尝传统年味,共话美好生活。
曾都区人大走访编钟企业
新年伊始,1月4日曾都区人大常委会领导一行莅临随州市曾侯乙编钟编磬文化有限公司,亲切慰问“青铜编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项绍清。
编钟企业受邀参加202
1月7日,为贯彻落实政府工作部署,提振新冠肺炎转段后的文旅行业信心,丰富全市文旅产品供给,恢复文旅行业繁荣景象,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召开2023年随州市文旅行业工作会暨新春文旅产品供给研讨会,随州市曾侯乙编钟编磬文化有限
编钟企业与黄鹤楼酒业共
2022年12月15日,随州市曾侯乙编钟编磬文化有限公司将仿制的“曾侯乙联禁壶、曾侯乙尊缶、曾侯乙冰鉴”等国宝重器,运抵黄鹤楼酒业(随州)有限公司新厂的酒文化馆,标志着全省首家“青铜文化+酿酒文化”的文化馆正式落成,实现了

全部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广播+非遗:湖北声音馆播出《青铜编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项绍清》

2021-09-26 17:02  浏览量:1652次

 

9月23日,湖北经济广播《荟文说戏》“湖北声音馆”播出:《青铜编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项绍清》。


(图一)、 采取非遗技艺制作青铜编钟 - 副本.jpg


主持人:我国青铜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今年6月,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中,湖北随州青铜器制作技艺成功入选。今天的节目我们就邀请到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绍清老师做客直播间。

项绍清老师:大家好……


(图二)、项绍清雕刻“合瓦型”钟模 - 副本.JPG


主持人:随州北连中原、南接汉江,素有“荆豫要冲”、“随枣走廊”之称,交通便利。随州作为重要铜料运输通道,被称为“金道锡行”。项老师能跟我们说说随州与青铜之间的文化与历史渊源吗?

项老师:

夏商周被誉为青铜时代,长江中下游铜矿料开采后,为便于运输而冶炼成铜锭,经过“随枣走廊”运往中原(河南)和关中(陕西)地区。曾侯受命周王朝分封于“随枣走廊”扼守“金道锡行”的主线路,承担着保护、控制、运输、管理南方铜、锡资源的职责。曾国“近水楼台先得月”获取了丰富的铜、锡矿料,通过当地的能工巧匠,铸造出几万件青铜器,随州被文物专家誉为“青铜器王国”。

 2013年随州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M28曾侯墓葬出土两件铜锭,含铜量高达98%。M37曾侯贵族墓出土一件孔雀石。M111曾侯犺墓出土一套5件青铜编钟。专家对出土青铜器进行铜铅位素的检测,证明铜料中的铅同位素数据与大冶铜绿山古矿区铜料的数据更为接近。据此证实,曾国部分青铜器使用了大冶铜矿的铜料。


(图三)、 项绍清“失蜡法”工艺翻制钟型。 - 副本.JPG


主持人:伴随大量各历史时期青铜编钟在随州出土,编钟是以铜、锡、铅为材料,通过数十道工序,制成两件以上的铜钟,编组悬挂用于演奏。想问问项老师在制作过程中有哪几道工序相比较而言困难一些?

项绍清老师:编钟制作技艺中最难的是“青铜编钟校音技艺”,按照常规物理学一件物体只能发出一种声音。但青铜编钟为了演奏方便,需要在一个编钟的不同部位敲击出两种不同的声音,达到“一钟双音”的音乐效果所以制作难度非常高,需要常年研习编钟校音方法。2016年国家工信部指定由我参与起草了第一部《国家编钟乐器行业标准》。


(图四)、高达1200度的青铜溶液浇铸编钟壳型中。.jpg


主持人:今年青铜编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您是什么感?这些年在传承这一项非遗的过程中,您认为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项老师:“国宝逢盛世”文化的复兴也代表国运的昌盛。中国自古就是礼乐之邦,青铜编钟是中华民族礼乐文化的代表。

习近平总主席说过: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一口钟声千年不绝,一门技艺百世传承。”我们的使命就是做世世代代的“守艺人”,守护传承着千年的礼乐文脉。我们立志以“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代代传承”的发展理念来做好编钟事业,真正担当起“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传承千年编钟技艺,弘扬中国国粹文脉”的历史责任。用编钟历史文化,讲出传颂经典的中国好故事;用编钟神韵之声,奏出响彻寰宇的中国好声音!


(图五)、将复制的青铜编钟用于演奏,既活态保护了传统制作技艺,又传播了编钟文化,更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礼乐文明 - 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