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楚人尚钟,以编钟为礼乐重器

2022-11-06 20:47  浏览量:3352次

 

楚乐器出土的集中地——豫中南、鄂、湘北、皖西,正是楚文化形成、发展、壮大的核心地带。20世纪70年代以来,纷至沓来的楚文化重大考古发现掀起了楚文化研究一波又一波的热潮。所谓“尚钟之风,于楚为烈”,楚青铜编钟无论是在出土批数还是件数上,均占较大比重,对楚人而言,它不仅是一种喜爱和崇尚的乐器,也是一种与鼎齐名齐位的重器,故而其只见于高级贵族墓葬中。


1.jpg

 

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的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编钟及乐队,包括了“八音”中的大多数乐器,计编钟65件,其正、侧鼓部的乐律铭刻铁证了中国古代“一钟双音”的现象和理论。虽然文献早有记载,但如非亲眼所见,世人很难想象我国2400多年前乐队的组合,也很难想象青铜文化最高峰时期音乐水准的真实情况。


2.jpg

楚王赠钟——曾侯乙镈钟


曾侯乙墓出土大批古乐器,除了体量壮观的一套编钟,还有保存较好的排箫、瑟、五弦琴等乐器。曾侯乙拥有规模宏伟的乐器组合,在祭祀、宴飨场合与其他礼器配合使用,彰显他的等级、权力。即便是今天用它来奏乐,既有钟的洪亮,又有磬的清越,更有笙、瑟的流畅,还有建鼓的辉煌,真可谓“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3-1曾侯乙建鼓1.jpg


3-2古瑟.jpg


此外,楚文化地域的河南信阳长台关、淅川下寺和湖北枣阳九连墩、随州叶家山、文峰塔和枣阳郭家庙墓群也都先后发现许多楚与楚系乐器,再现了楚国的音乐奇迹。例如1977年在淅川下寺楚墓群出土的随葬品中,敬事天王钟是目前所发现的编钟中音乐音响性能最为完好的一套;王孙诰钟是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共26件,最大钟通高120.4厘米,是目前已知的以甬钟成编、件数较多、保存情况及音色较好的一套青铜打击乐器。21世纪规模最大的楚钟发现,应是河南叶县出土的一套春秋中晚期的大型组合编钟。这套编钟分5组共37件,包括甬钟、钮钟和镈,填补了中国青铜乐钟发展史上由春秋时期较小型组合编钟跨越到宏大曾侯乙编钟之间的缺环,堪称战国时期大型组合编钟的先声。


4-1敬世天王钟.jpg

敬事天王钟


4-2王孙诰编钟.jpg

王孙诰编钟


4-3叶县许公宁编钟.jpg

叶县许公宁编钟

 

读过《招魂》和《大招》两篇所描写的楚人娱鬼神招魂复魄的情景,设若我们身处钟磬笙鼓争鸣的乐声中,头脑中大概可以想象到古代楚国那样奇诡曼妙的乐舞场景。此外,以虎座鸟架鼓为代表,楚乐器多用凤鸟纹样或造型,让我们领略到楚人对凤鸟的虔诚尊崇以及随乐乘凤升天的精神世界。


5虎座鸟架鼓.jpg